redhu's net blog home

知行合一

经常听到一些辅导孩子崩溃的案例,我老婆辅导孩子的场景当然也不怎么好看。
和孩子同学的家长沟通时,我经常会大言不惭地发表一些佛系观念,表示他们太焦虑了。 通常他们会联合起来怼我,你呀,肯定是没经历过,不要做猪队友就好啦~ 哈,我确实辅导过孩子,而且体验也没那么糟糕,只是时间所限,不能保证次数。 至于说结果,我并没有指望立竿见影,但至少不会起反作用。 以下是我的一些观念:

长跑冠军无需过分关注抢跑,更应该关注节奏和耐性

长跑比赛抢跑成功会成为冠军吗?大概率不会,很少看到前两圈跑在前面的能坚持到最后。
最长的长跑也只会有几个小时,而人生是几十年,如果人生需要像长跑一样获得最终的胜利,节奏和耐性显然比冲刺能力更重要。
体力、耐力、意志是基础,技巧是辅助,前两圈跑在前面甚至会起副作用。
当然,小孩学习和长跑不完全一样,长跑者顺序一般不会影响跑者状态。
而小孩如果跟不上学习进度,则会陷入步步被动状态,所以我对小孩的基本要求是:
短期内关注不要落后,保持中上水平即可,长期更关注学习兴趣和习惯。
最最起码,不要吼得他不知所措,产生厌学情绪。 这样或许短期作业做好了,却逐渐让孩子丢掉长期最关注的东西。

美国心理学家吉姆柯林斯(Jim Collins)提出二十英里法则:

从美国西海岸的圣地亚哥(San Diego)到美国东北部边境缅因州(Maine),这基本上是美国大陆上的最长距离,大约为3000英里(miles)。这段路程地貌十分地复杂,而且经常会遭遇天气变化。每天该走多少英里才是一个合适的速度呢?答案是日行20英里,即每天走32公里。这样算一下,走完全程大概需要150天,也就是五个月左右。

但很少有人能在五个月的时间甚至半年的时间里走完这段旅程,很多人会觉得诧异,只要坚持每天走20英里不就行了吗?五个月时间不行,那六个月还不行吗?

知易行难,接下来我们可以把旅客分为三种:

第一种旅客在前进的旅途中每当道路不顺、天气恶劣时,常常会躲到帐篷里抱怨,等待,等到天气晴好的时侯才走。然而天气晴朗好、路又顺的情况非常少。等到各项条件符合的时候他们一天能走40甚至50英里,但是之后他们在遇到了外界的干扰情况后会在很长的时间里停逗留,走走停停,这种旅客往往需要花费八到十个月的时间才能到达终点。

第二种旅客因为刚刚踏上旅程,心情很好,体力、精力旺盛,旅程刚开始的一段时间每天可以走40英里。虽然这种旅客不会受到旅程中的天气和道路因素太大的干扰,但随着旅程的推进,这种旅客心情状态逐渐低落,失去了刚开始的热情和兴趣,之后的时间里行走速度也逐渐变得越来越慢,这种旅客往往也需要花费七到八个月的时间才能到达终点,一开始就太用力的人往往跑不远。

第三种旅客如果不是特殊情况,不论天气好坏,路途泥泞,内心总是能保持一种良好的自律,在旅程中每天都始终坚持走二十英里,最后这种旅客按期走完了全程,到达了目的地。最后,只有保持自律始终如一每天坚持走二十英里的人才完成了目标,按期到达了目的地。

好的程序模块设计师,其实只需要定义各模块的边界

我在编程上一直以来有个追求,就是如何做到真正模块自治,层次分明。
通常在代码设计之初,我们会商议好各个模块要实现什么样的功能,以什么样的API提供能力。
至于模块内部怎么实现,则不去过分关心, 或者说是模块开发者自己去保证。
这样做由什么好处呢?
首先,通过划分模块,定义好边界。
其次,减少合作者思想负担,各自关心该关心的事情。
最重要的是,这里面隐含地划分了权责,各个模块的负责人,工作边界划分好了,你要对你的事情负责哟。
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,父母作为他暂时的老板,我们要想办法帮他定义他的模块边界,而非事事指导。 例如对于暑假作业,我们对其有个多久完成的约定,然后有限地帮助一下孩子如何定制计划,而非一见小朋友在玩就问作业做完了吗。 如果效果欠佳,也要优先和小孩确认约定,不要直接干预具体。 给他一点自由度,适当辅助,好的老板不用事必躬亲。

学会为自己的事情承担后果

前面说了,你要学会为孩子定义边界,给他一定自由度。 但通常是自由度有了,孩子还是要一步一步催。 父母很多时候喜欢顺手把孩子力所能及的事情,给顺手做了。 其实不太好,这会让孩子潜意识里认为这些都是父母的责任。 你帮他收拾书包,结果就是每次他做完走也桌面都乱糟糟。 你帮他添饭夹菜,结果每次请他吃饭都需要三请四催。 你每天一有时间就发问,作业做完了吗?结果他没人催压根就不会想起还有作业。 家长不要什么都要包办,

建立自驱力胜过被动灌输

我在编程上一直以来有个追求,就是尽量做到真正模块自治。
通常在代码设计之初,我们会商议好各个模块要实现什么样的功能,以什么样的API提供能力。
至于模块内部怎么实现,则不去过分关心, 或者说是模块开发者自己去保证。
这样做由什么好处呢? 首先,划分模块,定义好边界,不用扯皮。
其次,明确责任,自己关心该关心的事情。
最重要的是,这里面隐含地划分了权责。

做好自己,孩子其实是父母的影子

孩子的成长其实就是高级AI不断训练的过程,你给他输出什么语料,他就训练成什么模型。 你学了很多鸡汤说要对孩子宽容,结果辅导没过两秒就开始气得直跳脚。 你为他制定了很多规则,作业期间不要东张西望,但你却在他写作业的旁边狂刷抖音。 你期望为他坚持阅读加油鼓劲,但你却很少拿起书静静地翻一番。 太刻意了,没有用,几年以后,你发现孩子其实没按照你的期望成长, 他反而—-越来越像你自己了。o(╥﹏╥)o